前門前的劇情簡介 · · · · · ·
“前門”既是天安門廣場南側那座城門樓,也可以指向東南延伸出去的那片地區。它同隔壹條前門大街相對的大柵欄經過了類似的發展歷程,但作為商業區的那部分早在解放以後就開始衰落。之後的幾十年時間,基本把這裏變成了壹個單純的生活社區。在2005年9月前門地區的拆遷改造工程展開之前,這裏生活著大約8萬人口。他們的構成相對大柵欄單純,多數都是在胡同裏生活了幾代或半輩子的北京人。因為地處中心的優越位置,這片基礎設施陳舊,人口密度高而且往往生活窘迫的社區正在經歷壹場不可避免的現代化改造。
《前門前》跟隨這漫長的改造過程,不動聲色地註視這種改變對於那些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意味著什麽。從壹個現實到另壹個現實,壹個段落到另壹個段落,它聚合不同的時刻和感性,見證的是態度,行動,拆毀,建設,離去以及堅守;它描述壹種似乎是必然的傾覆和消失,不僅僅限於物質的;它並不誇張,但也試圖如實傳達這個過程裏,掩抑的憤怒和不滿,無奈和悲傷。它就象壹幅拼圖,描繪出了城市化進程裏,壹個老社區不能靜止的肖像;其中折射出來的,是今日中國,壹個重復了千遍的故事。
關於作者
Olivier Meys 1974年生於布魯塞爾,2000年畢業於比利時 IAD藝術傳播學院電影導演專業。畢業前他完成了壹部劇情短片 《我行我路》,之後做過壹些副導演工作。2001年之後,他制作了壹些聲音紀錄片,包括反映中國河南艾滋病患者狀況的《發高燒》(2001);智利本土印第安人反對西班牙跨國公司搶占他們土地的《土地上的人們》;2004年,他再次來到中國,拍攝了壹個三峽移民家庭的父子兩代,2005年的紀錄片《去不息》和聲音作品《猴年》都來自於這次拍攝,之後他來到北京生活。2006年,他完成了第三部中國題材的聲音紀錄片《地下四季》,它們作為“身份:農民/工人”三部曲,使他獲得2007年SCAM(多媒體作者協會)大獎 ;2008年,在壹年半的工作之後,他完成了第二部紀錄作品《前門前》,它參加了本年度法國真實電影節,亦獲得SCAM的國際獎。
張亞璇,1973年生於河北。200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之後壹直從事獨立影像的評介和推廣工作。作為影評人,長期為藝術雜誌撰寫獨立電影專欄, 與人合著出版《壹個人的影像》,《故鄉三部曲——賈樟柯的電影》,也是《電影+》系列叢書的作者之壹;作為影展策劃人,從2001年首屆獨立映像節開始,在國內外多個城市策劃過多次影展,也參與了不同影像活動的組織,積極推進國內獨立影像推廣平臺的構建。近年來開始介入到紀錄片的制作,與Olivier Meys壹起完成了《前門前》,也是《秉愛》的合作制片。